我在学习陈式老架一路时,发现它与杨式太极拳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比如都强调心静体松、立身中正等基本原则,但具体的掌法和劲道却有所区别。陈式老架一路要求指肚微后张,劳宫穴要虚,虎口要圆,这与杨式的五指微屈自然分开形成对比。此外,陈式还特别突出了缠丝劲、蓄发力和呼吸运气的重要性。
学习陈式老架一路需要循序渐进,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立正确的姿态,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第二阶段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呼吸练习,使内气按拳架动作规律地运行达到一气贯通;第三阶段要求动作准确自如,并充足内气;第四阶段则需掌握技击含意,并使系统更加巩固;第五阶段是动作活泼内劲充沛,达到刚柔相济状态。
通过多年的练习,我从杨式转学到陈式,一年之后已经感受到了气感,可以根据拳架动作规律进行有规律性的呼吸,使得手臂产生麻胀感觉甚至不由自主轻微擅动。我对太极拳越来越喜爱。
90年代亚运会后,我曾患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练习了陈式老架一路后,我开始感受到全身的气流,无需再服用药物,即可保持良好健康状况。
以下是我浅谈太极拳呼吸的一些点滴体会:
"起与落" 的呼吸:主要是手臂举起或下按配合着均匀地吸入或排出空氣。当双手向上举时应均匀地吸气,当双手向下按时应均匀地呼气,都使用鼻子进行。
"开与合" 的呼吸:当手臂展开或合拢时应配合均匀地吸入或排出空氣。在懒扎衣这一招中,当双手大逆缠弧形转开时应当均匀地吸气,而当双手顺缠弧形而合并脚跟擦地成侧弓步时应当均匀地呼気。
"升与降" 的呼吸:身体重心上升或下降应伴随着深浅变化。当身体下沉做斜行拗步时候应当缓慢且均匀发出声音;当准备做上三步且身体重心上升的时候应该深度且平稳取回胸部空氣。
"屈与伸" 的呼吸:当手臂屈肘回收或者伸直同时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吐息。当右腕随腰缠丝微屈过程中应深度而平稳取回胸部空氣;当右腕由屈至伸并随脚向前伸左腕向后移动时候应该释放胸中的空氣以示完成一个周期性的活动节奏 .
"蓄力与发力" 的呼吸:这是全身以及四肢运动配合吐息的一个概念,如掩护肱拳部分,全身力量积聚于始,则深度而缓慢抽取胸中的空氣,当右颤抖迅速将力量推送出去即刻释放所有留存下的氧化减压用于整个体魄 .
"内旋与外旋" 的 呼気: 当拇指带领前臂朝方向自身的手背转(里转)時應該進行深度平順進入腹腔內並將其保持住;當拇指轉向反方向朝對面的方向轉(外旋)時應該緩緩然從腹腔中逐漸釋放並結束一個完整循環.
“向心與離心” 的 呼気: 當雙手動作靠近自己的心脏位置時應該進行進入腹腔內並持續保留;當雙掌遠离自己的心脏位置時應該從腹腔中逐漸釋放並結束一個完整循環.
8."虚與实"의 呼気: 当脚“虚”(未触碰大腿) 时,就应该进行深细致精细进入腹腔内部并持续保留; 当脚由“虚”变为“实”(触碰大腿) 时,就应该从腹腔内部逐渐释放并结束一个完整周期.
练习太极拳必须带着意识去控制每一次的喘息,以此来促进整个人格提升。而通过正确结合各个部分,让每个瞬间都成为一种整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真功自然流露。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