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钓鲦鱼提高咬钩概率看破红尘

时间:2014年2月26日下午3:00至5:00。地点:本地护城河下游狭窄水段。天气:晴转多云,气温1°C至7°C。钓饵:红虫。钓法:走钓法寻食于鱼,以提高捕捞成功率。

装备:7米光威竿+4.5米台钓组合。路亚钓和走钓均不采用打窝技巧,而是依靠“食找鱼”策略,以增强鲦鱼的咬鉤概率。在仲春时节,非掠食性鱼类通过走竿方式尤为有效。

经过几次尝试并参考往年的经验,我现在开始应用此法,但似乎还未到最佳时机,因为鲦鱼仍旧以群体觅食的形式出现。不过,“食找”的优势仍然得到体现,本次活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故事发生在雨前的前一天下午,我来到了东岸,展开五十米的探索范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逐一进行诱饵。我在这个宽阔区域内,只有四个地点能成功下钩,其余地方都是苇草。我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捕获三尾小鲫,并没有拍照留念。当我准备撤离时,在桥北不远处发现了一条漂浮着的逆水平移动物体,看起来像是挂在塑料袋上?

但这不是塑料袋,这是条活跃的生物!凭借多年的经验,我首先稳住竿子,让它左突右窜···!虽然没有带抄网,但我还是稳住了它,当另一只 钩挂上了它背鳍上的时候,就安全了!

围观的人都说我遛挺后硬提上岸,但是我知道这不行,所以先将其翻滚再说。这时候天还冷,而且已经显得无力了。但就在此刻,一位开车经过的小伙伴看到情况不好,便答应去附近渔具店买抄网。我故意继续挑逗它,让它无法喘息(实际上已经如死猪般浮在水面)等待友人的援助。

十几分钟后,“操王”驾到,他先用手击水以防止最后一次逃跑,然后朋友把它稳定地抄上岸。那两根 钩确实非常牢固!当我看清那是一条并不小的鲦鱼(估计有三斤左右)之后,就决定收场并向座驾方向走去。

除此之外,还有之前捕获的小鲫三尾。而新买的抄网,则要感谢那位不知名东北大哥。他的一份正能量让我深受鼓舞,社会需要正能量,更何况是我们这些爱好者呢?

随着人们散去,我也结束了我的探险,将视线转向桥头,对小河全貌进行回顾。在桥西侧中间三棵树与脚下的桥梁之间,就是我今天走钓的地方,那里只有四个地方可以下 钩,其余全是苇草。这片区域连接到了电视塔下的宽广水域,那里有一篇题为“【路亚伴我行】18”的帖子,它验证了这里仅有的几个适宜点。此外,还证实了一只差一点就超过四斤的大美丽鮎魚!

总结来说:

走钓最大的优点就是“食找”,能够极大提升成功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当鱼比较分散且主动觅食的时候效果最佳。

这次经历为我的未来定点和寻找潜伏点提供了解析资料,使得探查更加高效、迅速,同时节省时间。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