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2月26日下午3:00至5:00。地点:位于我所在城市的护城河下游狭窄水域。天气:当时是晴朗见多云,气温在摄氏1度至7度之间。钓饵:我使用的是红虫作为诱饵。钓法:采用的钓法是走钓,即寻找鱼群并将线圈上岸,这种方式能够提高鱼咬钩的概率。
装备:我使用的是一根长度为7米、杆径为2米的光威竿搭配一个台钓组合,总长度为4.5米。这套装备使得我能够进行两种不同的钓法,即路亚和走钓,而不需要打窝,只需根据鱼类的行为来调整策略。
文章内容提及,路亚和走钓都是为了“食找鱼”,通过观察鱼类觅食的情况来提高捕捉它们的机会。在仲春时节,当鱼儿开始分散地占领产卵地盘时,用手竿进行走钓显得尤其有效。我通过几次实践并参考去年的经验,现在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但仍然认为这项技术对于新手来说可能还太过先进,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鱼群还是以团体形式觅食。
故事发生在小雨前夕,我于下午到达了我的常去的地方——东岸,并展开了五十米范围内的小搜索,不放过任何可能有活力的地点逐一试探。在这个宽阔范围内,只有四个点能成功抛出线圈,其余地区都长满了苲草。我花费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抓到了三尾小鲫鱼,没有拍照记录,因为心情并不愉快。当准备离开的时候,在桥北边远处发现了一条漂浮着逆水平移,看起来好像被塑料袋挂住?但随后证明这是条动弹不得的大型鳊魚!
凭借多年经验,我首先稳住杆,让它自由活动······!由于没有带着抄网,我向附近的朋友求助,但他们也没有带着。就在紧张刺激中,那另一只hook竟然挂上了它背鳍上的突起部分·····哈哈,这样就安全无忧啦!
等待期间,我故意继续挑逗那只鳊魚,不让它喘息,以防止最后一次逃跑(其实,它早已像死猪一样漂浮在水面不动了)。十几分钟后,一位好心的人驾车经过,并帮忙从附近渔具店买来抄网。他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还是爽快答应帮助我。
等待期间,我继续故意挑逗那只鳊魚,不给它喘息的机会(其实,它早已像死猪一样漂浮在水面不动了)。十几分钟后,“操王”驾到!朋友先用力击打水面,以防止它再次逃跑。那位东北友人终于把这家伙稳稳地抄上了岸。一看,是两颗hook牢牢固定在地面上!
仔细一瞧,那是一头体型不错的大尾巴,也许有三斤左右重量。不过,由于已经收获足够,就决定收工撤离。我感谢那位不知名东北友人的帮助,他提供了一张新的抄网,为我的捕捞工作增加了巨大的便利。此事证实,“1+1大于二”的道理,也就是说,与之前相同条件下的捕捞相比,这次操作更加高效。
与其他足迹不同,此次行动让我明白了“食找鱼”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方法对提高咬钟概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让我认识到了探底找窝这一策略对定点作战效率提升的价值,为未来的定点作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整个过程变得既迅速又高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牌户会选择此方法的一大原因,他们知道只要找到正确位置,便可享受到较好的捕捞成果。但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这样的技巧或许需要一些时间去掌握和适应,因为现实中的情况往往复杂多变,而且要依据具体环境做出调整。此外,从实际操作中可以看到,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时候,一场成功之举仅仅因为心理素质而言,就如同天赐一般难得。而且,对于那些新手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尝试都是宝贵的心智储备,更何况每一次尝试后的反思都会让你更接近自己的完美之境,所以请勇敢前行吧!
2025-05-14
2025-05-15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