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门派探秘揭秘清拳之谜

清拳,源自佛门,于北京潭柘寺承袭至今。其传人之一,养性大师,在清光绪年间,将拳种传给李鹤鸣。此后,大师游历冀中,与当地善缘相结,使得清拳在该地区流传开来。李鹤鸣所授第二十四代包括杨重德等多位高手。

清拳以“一清二静”为特点,其内涵深远。“一清”指心无杂念,“二静”则是练功时始终保持静态。这两者共同构成了“静”,这是达到神通的前提,也是聚气敛神的关键。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发现敌人的动机,并有法应对。另外,“三静”要求练功时处于无声、无光、无人的环境中,以获得最佳效果。而“四庄严”,则强调练功时不发声,不进行横趟、斜趟或满场跑,而是通过前后奋力踢打和左右闪化来实现内外合一。

据说,清拳集少林与武当之长,被誉为京西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北京八十里的燕北丛林中的古刹——岫云禅寺,即潭柘寺。此外,由于养性大师曾被尊称为第二十二代传人,因此可知此拳种在北方有着悠久的历史直至1908年才首次由他传给俗家第一人——河北宁晋县的李振鸣(后更名为李鹤鸣),从此开始在冀中地区广泛流布。

作为一种结合了武术与禅修技巧的艺术形式,清拳包含了各种训练方法,如禅定调身法、内心静化法、气敛入骨法等,它们旨在培养实力和精神层面的平衡。此外,它还涉及跌打损伤治疗、刀枪红伤处理以及推拿急救等多方面医术,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武学体系。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