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步履不停,体会站桩的重要意义
任何拳术套路都是由若干拳(招)式所组成,太极拳也是一样。因此,很多人便认为练拳就是练招法,练会了套路动作就算毕业。其实不然。为什么呢?因为招法本无属性,而劲法才有属性。招法的性质是由劲法决定的。
有些人不懂太极拳的劲法,或者懂得不完全,搬用日常的用力方法(太极拳称之为后天的拙力)练太极拳。只有遵循太极拳所确立的肢体态势和它的行则练拳,才有可能获得它的内劲和技艺。
怎么样才能出内劲呢?这就要通过站桩来。在谈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简单认识一下脊柱构成的情况。在此,不妨回头看看建立坚实点时的情形,那时腹部才是紧张的,同时并不充实。
脊柱,它作为躯干中轴、前面悬挂脏器,上承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为支持身躯直立与承上接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结构之一。但在刚开始练功的人是不可能做到松腰,只能逐渐培养出来。
我们要怎么样做呢?这就是我们大家来研究的问题了。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知道要怎么样做吗?
站桩,对。这时我们大家先要理解的是紧,但不是那种肌肉紧张,而是让整个直立从头到脚每一块骨骼各安其位,全身重量平均垂落在两个足跟上,不必过分着力。如果感觉足掌或趾着力,则身体向前俯所致应加以纠正,以免造成肉体紧张。
首先必须使整个直立从头顶到足跟每一块骨骼都各安其位,这样可以使躯干正直而立,不犯挺胸收腹和弯腰驼背之病,更有利于躯干肌肉松弛。在这个关键地方,我们要知道最重要的是人的腰脊,因为腰部只有五块腰椎及肌肉支撑,在结构上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站立和劳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旋转应力。
腰眼,就是指命门穴,是修炼太极内功关键部位。杨澄甫太極十要中第三条特别提到松腰,因为能松腰然后两脚才能有力下盘稳固,将虚实变化皆由腰来转动。但是在刚开始练功的人是不可能做到松腰,这需要时间去锻炼培养出来。
那么怎样从充实进而成为坚实呢?当出手用力的同时配合呼气,并把气呼出体外,这一点,与外功闭气于肺内不同。当呼气时,由于反作用力的作用,使肺体下沉,就像炮弹射出炮身退一样;同时下肢蹬地起力的同时敛臀提肛,也给腹内施加了来自上的压力;腹围受到内部扩张压力的自然反抗起来,即紧张起来但不会进入腹内,从而限制胀大形成既充满又结实的地带——丹田中的“内部坚实点”。
力量传递的时候,又将如何处理?根据太極秘籍:“舒胸走背”,即含胸拔背,让背肌与脊柱相贴牢固,他们联合起来产生更大的力量,其导引性能更强,因此发挥作用的时候,便沿着腹部、脊柱、背部这一导引强烈路径进行输送。此乃建立“丹田坚固”过程全貌及其生理效应,以及配合“舒胸走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现象及其功能效益。而在建立丹田之前,要先好好理解并控制哪些部分,即至命门穴处,此处乃精华之源,对于运用真正有效力量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教诲中,从未讲过松,而一直强调的是保持良好的姿势以及正确使用筋膜腾起技术,以达到最佳状态。此乃修习武学者必须了解并掌握的一项基本原则。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