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的理论层面,它以中国的太极哲理为指导,融合了击技、文化与养生,是一种将形与质、意与劲高度统一的运动。实践上,它通过顺应生理结构,形成螺旋缠丝的手法,以达到对方被动绞缠状态的一种运动方式。
太极拳理论根基深厚,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尤其是道家学说。它近乎老子之说,核心是和谐,要培养爱国、正义等思想境界,同时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一致。
在直观形象上,如一个螺旋转动中的大水球,实践中要有开合相寓、刚柔相济、轻沉兼备的内在要求。方法是转动,不硬顶,对手时想着“转太极”即可;劲力上,将伸未伸、展未展,要放长击远又化力于无形。
太极拳讲究柔弱,可兼容一切,以造成大势反转。讲求反应时机和态势高低,“静”能制“动”,静并非消极等待,而是蓄势待发。在静中求动,为动而静,是太极拳要求。而主动进攻与退让也是重要谋略,只知进不知退常陷困境。
最终目标是在思想上以弱、静慢松柔为基本理念,在方法上以退虚轻灵活为基本措施,使身体成为“手”,盘拳走架交手均能不空。此外,还需达到心如止水呆若木鸡体似深潭,即进可攻退可守,并辨明道察世间万事。这是一门学出来更悟出来的事业,其真传只需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