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入研究了陈式太极拳的二十四式简化图解,并发现与杨式太极拳存在共通之处,同时也有显著的差异。两者都强调心静体松、立身中正和虚领顶劲等基本原则,但在掌法上有所区别,杨式采用五指微屈自然分开,而陈式则使用瓦垅掌,指肚微后张,劳宫穴要虚,虎口要圆。此外,陈式独具缠丝劲、蓄发力和呼吸运气的特点。
学习陈式老架一路需要循序渐进地分为五个阶段:首先要求保持立身中正,不偏左不偏右;其次需结合呼吸,让内气随拳架动作规律地流畅运行,以达到一气贯通;第三阶段关注拳架正确性和动作流畅度,以及内气充足程度;第四阶段强调技击含义逐步明确,并使整个身体系统更加稳固;最后,在第五阶段,一切动作既活泼又顺畅,全身内劲充沛,无论是刚柔相济还是松活弹抖,都能达到最佳状态。我虽有多年杨式太极经验,但练习一年多后的陈式老架,一直感觉到自身气感增强,更能够按照拳架要求进行规律呼吸,从而影响到手部麻胀及手指轻微活动,这让我感到非常愉快,对太极拳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喜爱。
90年代亚运会后,我遭受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问题,不得不长期服用药物才能缓解。然而自从开始练习并掌握了陈式老架的一些动作后,我竟然好久没有再吃药,也未曾复发。这促使我以这套打法为例来探讨太极拳中的呼吸艺术。
"起与落" 的呼吸:这是手臂举起或下按时与鼻均匀吸入或排出的过程,如在起势收势时的手臂向上举起应伴随着均匀的吸气,而当下按时,则应释放均匀的呼出。
"开与合" 的呼吸:涉及的是手臂展开或合拢时对应着吸入或排出的配合,如懒扎衣那段双手大逆缠弧形转开应伴随着均匀的吸入,当双手顺缠弧形合拢同时脚跟擦地成侧弓步应释放均匀的呼出。
"升与降" 的呼息:反映的是身体重心变化(如斜行拗步)对应于缓慢均匀地排出或者急速平衡地引入氧气。
"屈与伸" 的呼息:是关于手臂屈肘回收或者伸直过程中的配合,如上三步部分,当右臂由腰缠丝屈肘微屈时应当做到均匀进入空腹状态,当右臂迅速向前伸至左侧时应当做到快速释放空腹状态。
"蓄力与发力" 的呼息:全局性的合作方式,即全身力量积累至一定程度(即“蓄”),然后突然释放(即“发”),这通常伴随着深度且较长时间的小口接纳新鲜空氣,然后紧接着短暂而剧烈的大口吐出空氣,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先慢慢拉满再猛然射出去。
"内旋与外旋" 的呼息:涉及的是各个方向上的转移运动,其中里转代表将面朝心脏方向带动前臂并周围空间进行移动,与此同时通过鼻子完成小口接纳新鲜空氣。当外旋发生,即将面朝背部方向带动前臂并周围空间进行移动,与此同时通过鼻子完成小口排除废弃物质的时候,此操作应该同样以整体协调无间方式执行。
7."向心 与离心”的 呼息: 指的是当双方的手部位置靠近胸腔中心线,或远离胸腔中心线,这两种情况分别配合同样的输入输出模式。例如,在左蹬一根这一部分,当双掌逆缠逼近胸腔中心线,有助于促进新的氧流量进入人体内部。当双掌分散远离中心线,有助于清除身体内部废旧物质,从而实现整体健康功能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新鲜氧被迅速摄取进去,然后大量废旧二氧化碳被迅速推送出来形成一种循环效益。
8."虚实”的 呼息: 这里的意思是脚底是否触碰地面,如果脚底触摸得足够坚定,那么可以认为是一个“实”,如果只是轻轻浮现,那就是一个“虚”。因此,在每一步骤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们的姿态以及对待环境的情况,以保证我们得到最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踏下的瞬间,我们都会调整自己的姿态,使自己能够更有效率地处理当前环境,同时也尽可能提高我们的表现水平。
练习任何形式的心理功夫必须结合意念,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理解它。你必须学会如何控制你的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果你想要获得真实效果,你就必须认真考虑所有这些细节,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级战士。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