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的实践中,很多爱好者对“中定”这一概念存在误解。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太极拳中的内在力量,本文将探讨“中定”的含义、在太极拳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立身中正来实现正确的动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中”。在太极拳的术语里,“中”指的是身体的中心或枢纽,是运动和转换的发源地,也是实现阴阳相济和虚实平衡的关键。在外部层面,包括脊椎、两肾以及立身、中定的内容;而内部则涉及意气之中的平衡与不偏不倚。
其次,“定”字表示守住这个中心。在行功过程中,要坚持保持这个核心点。在外部表现上,即十三势中的命意来源于腰间;而在内部,则是气敛神聚,不使心念散乱。行功时要先有意动,再有气动,然后形体随之移动,而不能随便无规律地打太极拳。
第三,关于“中”与“定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且不可或缺,没有一者则没有二者的存在。“中”为“定的前提”,而“定”则是维系其中关键性的元素。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中定”的作用:
“中定”作为太极拳运动基础,所有运动都起始于此。前辈向皑然先生曾说:“十三势以‘ 中’为主,其余十二势为辅,有‘ 中’然后有一切。”这表明了“无‘ 中'即非虚实也;无‘ 中'即触觉如瞽视跛履,不觉也。”从这里可以看出,“ 中"对于整个练习至关重要。
“ 中"也是实现用意不用力的关键。这三点要求虚实转换必须整体产生,同时又保持平衡,这样才能达到饱满气势。而能否达成这一目标,就取决于是否掌握了真正的" 中".
" 中"同样也是懂劲(推手)的基础,是掌握推手诀窍的一把钥匙。在推手过程当中,要始终守住自己的" 中", 使用自己的" 中"去破坏对方的, 以达到顺人背; 避开自己的时候避开自己的, 以免双重发生顶牛现象。所以,"懂劲就是掌握对方虚实", 在推手时必须做到粘沾连随,即不丢不顶, 意味着人先知晓,如果没有真正在行功当中的真正感觉就无法完全掌握对方虚实,犹如没有参照物,在运动时就会乱动,一般不会达到接骨逗榫状态也不可能做到不丢不顶.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以百会与会阴为准,并注意头部容纳正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很多初学者忽略了这一个原则,对他们来说,他们很难领会身体实际上的正确位置,从而影响他们对武艺深造。此类问题通常表现为头部不是正直、颈项曲弯、肩膀向内卷曲、三焦处折曲、腰背软弱和下巴低垂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那么练习起来就会更加流畅自然,而且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自身水平。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修炼太極拳,使我们能够享受这种美妙且富有益处的心灵锻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