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对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手挥琵琶一式的练习中,我得到了名家胡开宸先生的指导。他要求我在定式时,将左虚步脚尖微微翘起,脚掌几乎与地面平贴。我原本将脚尖提至一拳之高,角度约为30度,但胡先生指出这可能不符合正确的技术标准。根据傅钟文老师的照片测量,傅老师的左足翘起高度超过9厘米,而古籍中的描述和图解则显示了不同的姿态,有些甚至是脚掌几乎与地面平放。
我查阅了多本关于杨式太极拳的著作,其中包括《太极拳势图解》、《太极拳术》、《太极拳使用法》以及《太极拳体用全书》,这些书籍均有关于手挥琵琶一式左虚步动作的描述,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在一些图片中,杨澄甫大师的手势被认为是经典,但实际上他的姿势并不总是一致,比如有的图像显示他脚尖高翘,有些则近乎平放。
我还参考了王志远、赵幼斌和奚桂忠等名家的著作,他们各自提供了一些指导,但是他们所示出的图片也存在差异。对于“略翘”、“微翘”或“微抬”的具体含义,并没有明确答案,这使得我对应该如何做感到困惑。此外,由于缺乏准确数据来参考,我无法确定手挥琵琶定式时左脚尖应翘起多少高才合适。
通过反复观看傅钟文老师录像,我终于理解到他演示的手挥琵琶一式时,左足虽然稍往后提回但脚尖依然呈现出“微翘”的状态。当他将脚跟着地并慢慢松开下沉时,其间夹角从约30度逐渐减小到5度以下,在定位时,他的大腿几乎虚贴在地面。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一种自然而非僵硬、灵活而非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高度或角度。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受到那些历史上的经典照片影响,不少后辈著述者都模仿这些照片,使得今天很多人练习此动作时都会保持一个较为高昂的地位。但这种姿态显然是不自然且容易造成气血流通受阻,从而影响整体身体协调性。如果我们能够参照更完整、更全面反映整个过程的情况来进行修正,那么我们的练习就会更加符合传统理念,同时也能避免因为误解导致的问题。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