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资料网太极拳锻炼不应追求醉梦境更像一场精心编织的诗意演练

武术资料网:误解太极拳的“醉梦境”与心静之道

(一)探索太极拳中的“醉梦境”

在《精武》杂志2009年12期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这类似于将太极拳锻炼的状态定格为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但这种理解存在重大误区。我们需要回到太极拳的经典和现代科研来重新审视这一概念。

(二)从经典到科学:解读心静与清醒

古代太极拳经典如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即是道”,强调了内敛、虚灵和精神提起等理念,这些都是追求高度的心静。而近代正宗的太極拳家,如杨澄甫先生和李雅轩先生,则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练功时的心静与清醒。他们认为,只有十分清醒才能称为高深层次的心静,而这种心静是不能称为“醉梦境”的。

(三)初学者的练习:不允许进入醉梦境

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阶段就需要通过大量意识工作来排除杂念并完成正确动作。这是一种必需经过的程序,不同于气功或其他锻炼方式。在这个阶段,“物我两忘”的高深层次的心静是不应该尝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中、高级实战训练:超越意识支配

到了中、高级实战训练阶段,要求的是既能达到高度的心静,又能保持十分清晰的大脑功能。这意味着动作可以无需意识支配,由条件反射完成。正如杨澄甫先生所说,“无须有心之运用耳”。这才是真正懂劲、入门至上乘都必须遵循的要领。

总结而言,现代许多人对太极拳锻炼中的“醉梦境”有一种误解,将其看作是一种最高状态。但事实上,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古典理念和现代科研结果,更重要的是,它违背了太极拳本身追求内敛、虚灵和精神提起的情旨。因此,我们应当更准确地理解何为心静,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修行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