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功怎么练孙玉奎探索太极八法秘诀

太极拳的练习从内而外,从意气力到精气神,无不体现为圆形的运动。这种圆形运动最基础的两个力量就是“离心力和向心力”。太极八法都应该以“离心力和向心力”为基础。显然,太极八法中的“捋、捌、採”属于离心力的范畴,而“拥、挤、按、肘、靠”则属于向心力的范畴。在彼此之间,太极大道应该以“简易”作为本质,以之为用。那么在“捋、捌、採”的中哪个最能代表离心力量呢?明显是“捋”,因为它代表了实体,不是虚幻的部分;相反,“挤”最能代表向心力量,因为它代表了实体,不是空洞的地方。

因此,“捋挤”最符合太极拳关于粘黏连随的理念,是八法中最基本的力量。这一点与传统歌诀中的表述相呼应:“掤字意何解,如水负行舟。”浮力和重力的对抗是一种上顶下沉的对抗,这说明如果你的劲势是在顶端,那你就会下沉。如果我们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推手中,就会发现这违背了太极拳的大忌——不丢不顶。

有一些大师认为:“拥劲主攻,是八法中最基本的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有时会误导我们的理解。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拥劲主守”的说法更贴近于词义上的含义。而且根据字面意思来看,“拥”的功夫用得更准确一些。

还有歌诀里提到的:“捋要柔顺”,但实际上一个人的动作是否能够被另一个人顺利地接住,并不是由他的动作柔顺决定,而是取决于对方是否能够及时地给予反馈,使得双方形成一种自然流转的情况。而且,在推手过程中,要避免那种简单直接的心理状态,更需要的是一种灵活适应性的心理状态,即使对方施展出的招式再强,也能够轻松化解。

至于按字,它也包含了一种压迫或抵御的手感,与抱和按一样,都更多偏重于防守和调整。但由于它们没有转身或移动,所以它们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潜能。如果对方技艺高超,来势汹汹,而且速度快,那么抱和按只好承受一番打击而已。

总结来说,“八法”的讲解在王宗岳所著《太極拳論》里面竟然未曾涉及,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一个遗漏还是不足为挂虑的问题?王宗岳是否也认为这些"八法"存在着不足之处?

事实上,《太極拳論》完全忽略了腿部技术,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 太極拳經》应当包括所有重要元素。不仅如此,一些定步推手的问题还来自于步伐跟不上,因此产生了一种僵硬无生命力的感觉。不过,我倡导采用一种新的推手模式,即"近步挤,退步捋"。这样做既保持自然又加速进程,让对手难以预测我们的动作。此外,对待练习与战斗,我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是:静着的心才能够真正有效地练习与战斗。我并不支持那些松懈下来就可以训练或者战斗的人类观点。正确的是要保持内心平静,并通过这个状态去完成每一次行动。在武术领域,比如两节棍或散打等比赛,只有运用顺逆两个方向才能取得成功,因为单一方向是不够用的。这正如开山眼不能举起锤子一样,没有夯实就无法砸碎任何东西。这意味着在武学理论讨论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双方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准备并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最后,让我引用孙禄堂的一句话,他说过:"顺逆合化"以及皮球弹簧球铁球三元之理,这才是我个人认为完美无瑕的武学训练方法与战术!只有把这两股力量使用到最佳效果之后,用尽其中之一的时候另一股力量就无法生效,所以孙禄堂老先生经常告诫弟子们:首先要掌握协调平衡。在平衡之后,你才能进行拍节训练,每一次拍节都会带来更加充沛且连续不断的情绪爆发,就像江河奔腾前行一样不断变化却始终持续不断。如果我的论述中有什么错误,请各位专家指出教正!谢谢大家!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