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练拳四十余年,从外家到内家,深感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从初学到有成,怎么练?练什么?这是多数习练者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在“松柔”方面不断追求,是获得真谛、达到彼岸的必经之路。以下是我一些拙见,诚望方家指正。
一、放松三部曲
放松几乎是所有技艺的统一要领。太极拳要求怎样的松才能灵活?总结来说,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层次,或曰三部曲。
第一,思想精神松。也就是要“静”,“净”。思想精神松是练拳的意识基础。精神紧张,杂念干扰,自然无法进入正常境界。这涉及入静的问题,也涉及道德修养问题。在表演比赛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排除追求名利、争强好胜等思想,这在推手或比赛中尤为重要。“舍己从人”,“后发先至”,也是技术要点,也是性格要素。
第二,肌肉筋骨松。也就是从精神的松到形体的 松。这涉及杨澄甫先师的话:“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就无法实现连绵不断、行云流水的太极风韵。
第三,全身腰胯和四肢随着腰胯放松。这涉及杨澄甫先师的话:“不动手便非太极拳。”此语乍看似乎与实际有矛盾,但实则讲的是手足不能自动,要以腰为轴,使得上下相合,内外相随。
二、放松状态
太极拳中的放松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在身体运动过程中,每个关节都需要不同的状态和工作性质,以最小能量损耗完成动作。而任何部位多余紧张或不协调,则表现为僵硬;那些需要保持紧张或进行伸缩完成动作的肌肉,如果状态不好,则表现为过度疲软。
三、生物力学解释
由生物力学可知,我们可以理解肌肉收缩和拉长,以及对抗肌群如何配合,以最小能量维持稳定姿势或完成动作。不仅如此,对于运动时各关节柔韧性的提升,对于技能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生理实质是在运动时软组织伸展能力和关节活动幅度提高。
四、抟气致柔
最后,我想说,“抟气致柔”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无力,而是一种运用意志而非力量来完成行动的手法。在《道德经》中提到的“天下之至柔,可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概念,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即通过柔韧而非刚强,可以驾驭最坚硬的事物。此乃真正的大智大勇所在,不但体现了内功,还体现了生命力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
2025-04-30
2025-05-06
2025-05-06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