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太极拳论汇编功夫练得如同水流般自然风行而不留痕

李雅轩太极拳论汇编:功夫的修炼,犹如水流自然而然,不留痕迹。太极拳之练习,如同伞的撑开与收拢,身体需在松软中落实,大松大软非指单一部位,而是全身的一体感。提起衣物,领子易于提起,其余部分随之顺利提起,这正如太极拳中的整体感。

“揣思摩像”,我曾经常有此想法,当回忆杨老师的打拳推手风范,我感觉到自己的功夫有所进步,但久违了之后,便找不到那种味道。这让人明白,对待太极拳的理解和实践至关重要。

太极拳的体会在于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身轻如舟行江湖,与地面通透等等,这些都是对的。但在练架子时,要以载重船行江河为准,是既有动荡形势又稳重。要做到不离水托力,不触底沉浮,以脚腿上的弹动力托着身体,又不能生硬或浮起来。胯以下应下沉,上半身则以神往上提起,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

在练功时,如同火车车箱与大盘丝簧相比,将全身力量集中发放,使人不可抵御。在平时稳静缓慢训练中蓄养精气神,为内外配合之妙用。此法若快则难成熟发劲,也无法令人惊心动魄。

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须达到的条件。我过去经验,只要周身松开,就能使气自沉下去,最终形成内劲和稳固的地基。如果动作不整或只局部松弛,则无法达到纯粹状态,或许这就是缺乏正宗传授导致永远没有内劲的问题。

太极拳讲究轻灵虚无、稳静松软之劲,与外家武术讲求神气活现、刚柔相济不同,它更注重神意内敛。而“刚柔相济”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兼顾,而是在技击中忽刚忽柔,用轻则百无所有,用重则无坚不摧,这是变化运用的艺术表现。

吾辈练剑,以全心全意去追求完全释放身体而未能达到纯净状态。若心存刚柔相济思想,那如何得彻底解除身体紧绷?这样混杂剛柔兩種練法,我相信终将無法純淨體現每個動作。而这样的練習,如果持續日久,将會使肌肉僵硬,无从脱离,即便如此也將影響靈敏度和感應能力。而灵机性少了,那就再也不会成为真正好的武者了。这正说明,在未出招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好自身,让精神得到宁静,以养护那最宝贵的心理灵敏度。

学习马列主义一样,我们应该保持其纯洁性,如失去这份纯洁性,那就变成了修正主义——这是不可取的。此类别门中的各式各样武器虽可健身亦可用于技击,但要把它们融入太极系统中却并不容易;如果还尝试其他门派的话,那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因此专注研究本门才是正确选择,因为只有深刻理解本门才能真正掌握其中奥秘,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修炼中,从而获得真正有效果的人生智慧和技能。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