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习好比伞的撑开,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点都处于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太极拳练习松软的情况与此类似。
太极拳的练习要保持纯正的风格,这个风格是在大松大软中落实的。松软不是身体的哪一部分,而是整体。提起一件衣服,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后摆、袖子,都提不顺,只有提领子才顺,一提领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顺地提起来了。这衣服是垂下、松软的,也是整体的一样。
“揣思摩像”,我当先也常有之,要想起杨老师打拳推手的大气,便觉功夫有进步,如长久不见老师了,练拳就找不到味道了。不知有人竟不知思念教者的意思,看来是不对的事。
对太极拳的心得: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 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不过,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一种非常沉稳。一者起,不离水中的托力;二者下,不触及河底;船身始终由水力的浮力托着。这就是说人练拳的时候身体在脚腿上弹性力量托着,与地面的联系必须紧密无间。此法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使身体作出某些动作,这叫做作用神,用意而非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专靠筋骨肌肉去做这些动作,那样就忽略了神和意在锻炼中的作用,只是一个肉体在涌动,那有什么精彩可言?
关于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我过去練功夫時,我尋求的是那種大開、大軟的情況,這是我對於功夫方向的一個選擇。我認為這樣子的訓練方法可以讓我的體內充滿氣勢,使我能夠與對方進行更好的技術交锋。如果我們只專注於初級階段,即使技巧上有一定的進步,但如果沒有深入探索更高層次的事情,我們將無法真正達到理想狀態。
實際上,我所追求的是一個輕靈虛無、高超玄妙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嘗試找到最佳平衡點——既不能完全僵硬,也不能完全鬆弛,以確保我的動作既順暢又有效。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就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能,並且在技擊方面取得巨大的進展。
總結來說,每當我們練習任何形式的地武術時,都應該尋找那種完美平衡點,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技術本質,並將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裡。而這種理解和感悟,最終將帶領我們走向更高層次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