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须达到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就像伞开时全然绷起来,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如同整体张力均匀分布。
保持纯正风格,这个风格是在大松大软中落实的。松软不仅仅是身体某一部分,而是整体的一种状态。提起衣服,只有提领子才顺,一提领子其他部分就被很顺地提起来了。这衣服垂下、松软,也是一种整体感。
在练功夫上,我们要找的是大松大软、虚无之气势、神明之感应和莫测之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初步锻炼过程中。我认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它只在筋骨肌肉上做出一些动作即可,那样是不对的。
找到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找到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找到虚无所有,则是最后的研究。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每练功夫,要细细体会功夫中的精微奥妙。这种精微奥妙,在思想内心而非手势外面,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须缓慢且稳静。如果不能这样做,就无法悟到太极拳真谛。
澄甫先师每作推手发劲时,只见其眼神一看,对方便觉惊心动魄,有顷刻生死之感。此乃体态与精神合一,将全身力量集中而发,无需多言,便能起在突然之间,让人不可抵御。平时练功所以稳静缓慢者,为蓄养此精气神,即内外各部配合之一致也。当动作快则难以蓄养此精气神,更难以内外各部配合恰到好处,因此发劲充实度不足,气势亦未能惊人。
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须条件。我过去练功经验,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当久远则内劲自生,并且脚下也会沉稳。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更高层次。在过去把太极拳称为“神拳”,意义有二:其一是使用意志去控制身体,而不是单凭肌肉力量;其二是在对手时表现出的变化迅速冷酷,让对方不知所措,从而称为“神”。一般学术家多注重筋骨肌肉上的刚柔伸缩,而不是以意志和呼吸为主。如果只专注于筋骨肌肉上的刚柔相济,那么就会将身体弄得僵硬,没有灵活性和敏捷性。而这样的训练方式长期坚持下去,将导致永远无法达成真正优质的地步。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感觉能力,因为这就是最宝贵的人类智慧。而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能够实现从粗糙到细腻,从笨拙到灵巧,从机械到自然,从杂乱到统一,最终达到一种既强健又流畅的手足协调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境界。而这个境界,就是我们追求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结合后的完美状态,也许可以说这是人类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吧!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
2025-04-30
2025-05-06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