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体松大放与舒展悠长,外表柔和而内心充满活力,有着掤劲拳术的美称。在杨公澄甫先生留下的《太极拳练习谈》中,他也提到:“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这里所谓的“刚”和“针”,指的是太极拳中的内劲。然而许多人练习时只见软不见硬,将柔解作软,将柔与软混为一谈。
真正的太极拳之“刚”,是以腰为轴,通过缠丝劲利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爆发出的力量,也被称作弹簧劲。这股劲力的产生,是通过长时间放松、拉长,用缓慢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而非后天拙力的结果。
相对地,“柔”并非简单松软,而是一种去除拙力、蛮力的状态,这样才能得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缠丝劲。这正是太極拳精髓,不是千锤百炼、日久年华,不易轻取。
要练好杨式太極拳,就必须学会放松。“放松”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放松”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
“放松”有意念上的和肢体上的含义:一是在意念上排除杂念紧张状态,集中精力;二是在肢体上排除僵硬。
“放松”需要意识地使全身关节肌肉骨骼开阖,使韧带拉长,无需僵硬。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全身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好地连接起来,这点需要下工夫探索。
“放松”的感觉,如同高温熔解生铁,即将拙力转化成钢——即从柔转变为强大的内部力量。
初学者应注意动作缓慢姿势大方,但这只是学习阶段的手段,不是终点。真正掌握杨式 太極拳,需结合桩功等内功修炼,以达到无形无象但威力惊人的境界。
实践过程中,要彻底化掉养来的拙劲、蛮力,让身体完全放松,然后再进行慢缓动作,以此来产生弹簧般的力量,并引起真气鼓荡四肢之间。正如《太極經》所言:“虚领顶势,气沉丹田;含胸塌腰,沉肩坠肘。”
整个过程要求从头部到脚尖,从脊椎到四肢,都要有一种逐渐打开扩展感,同时保持核心稳定,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每一次动作,使得每个部分都能随意伸缩自如。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一种完美平衡——既坚固又灵活,又温暖又冷静——这就是传说中的五阴并五阳境界。
2025-04-30
2025-05-06
2025-04-30
2025-05-1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